高臺之下

第9章

字數:3431

發佈時間:2025-07-11 16:59:44

我高坐馬頭,極其高調地從淮水城門而入。


 


每個人都在議論,這個沈姓女將軍究竟是何人。


 


他們從未曾聽聞沈氏還有後人,更未曾聽聞大周有女人為將。


 


直到我見到謝遲,而謝遲震驚地對我喊出皇後,所有人當即跪下,臉上是毫不掩飾的不可置信。


 


我並不著急解釋些什麼,也並不急於讓所有人起來。


 


而是靜靜地看著謝遲身後,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沈若皖。


 


謝遲微微上前,擋住了我窺探的視線。


 


「她為朕擋了一箭。」


 

Advertisement


我點點頭,並不意外,李聿早已告訴我一切。


 


「淮水並非久留之地,等前安人反應過來,或許還會再進攻一次。」


 


謝遲神色一怔:「還可留多久?」


 


「最多五日。」


 


謝遲當機立斷:「那便五日後出發回京。」


 


「可這也是我們對前安人乘勝追擊最好的時間。」


 


謝遲瞬間明白了我的意思,我手下駐扎城外的三千五百人,加上謝遲這裡的兩千兵馬,在我們自己的地盤上,未嘗不可以少勝多。


 


更何況謝遲散落在周圍郡縣的六千多兵馬,真的打起來,或許也能趕得過來。


 


所以留在這裡等沈若皖傷好,或是和我一起主動出擊。


 


你怎麼選呢?


 


謝遲並沒有多少猶豫:「裴溯下落不明,李重遠在百裡之外的城池作戰,此刻無人能真的帶兵。」


 


我指指身後的李聿:「我能S敵,他能作戰。」


 


李聿從小便跟在李重和我爹娘身邊行軍打仗,這五年來更是光劍影裡來回,論排兵布陣,他不輸裴溯。


 


「命我為大將軍,他為副將,有我們在前線牽引火力,你或可等上月餘,待她傷勢好轉可行路了再走。」


 


我將早已擬好的方案說與謝遲。


 


謝遲卻紅了眼:「朕還不至於要你的命來拖延時間!」


 


他不信我和李聿的實力。


 


我也不再多說,強行奪了謝遲的印章,寫下命書。


 


……


 


我與李聿休整了一天。


 


淮水四季分明,五月的夜裡已是燥熱。


 


次日出發前,我要向謝遲告別,卻突然發現,我並不知他住在哪一間。


 


猶豫中,已經身處昨日沈若皖的房間。


 


我不再猶豫,推門而入。


 


謝遲並不在。


 


要走時,卻聽見沈若皖輕聲呼喚:「沈玖。」


 


我轉身,對上沈若皖虛弱卻清醒的眼眸。


 


「別找了,還不甘心麼?你要明白,從我回來起,你就在失去他了。」


 


「是麼?」我波瀾不驚。


 


沈若皖緩緩展顏,模樣依舊傾城:「沈玖,他現在,是我的男主。」


 


她並沒有陷入昏迷,她隻是不想將主動權交到我手上。


 


我提劍……然後手被握住。


 


謝遲冰冷地看著我。


 


於是我收了劍,並未言語,轉身便走。


 


這次我沒有再問他,願不願意和我走。


 


我知曉他的答案,就如同他知曉此行攔不住我一樣。


 


從前總要與他爭論,總愛將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,不過是心有期待,非要撞到南牆才S心。


 


以後不會了。


 


我走出城門,剛要上馬,卻遙遙聽見謝遲高呼:「沈玖!」


 


我轉頭看去,隻見謝遲不顧城內不可縱馬的規定,騎馬飛奔而來。


 


臉上不再是剛剛冰冷的神色,他似乎終於意識到,他將要失去什麼了。


 


「阿玖,朕……」


 


「皇上,」我很少這麼稱呼他,「保重。」


 


謝遲薄唇緊抿,不再挽留。


 


我飛身上馬,帶著命書與謝遲額外給的一千兵馬,與李聿回合。


 


此刻我們的士氣還在,敵人還處於低迷,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刻了。


 


我滿心都是未來,不再向後看。


 


此去分別,也沒人想到,往後會是我與謝遲整整七年的王不見王。


 


27


 


我與李聿一路飛奔到五裡開外的小縣城,李聿掀開了其中一間屋子。


 


裡面正是身受重傷,昏迷不醒的裴溯。


 


李聿低聲問道:「已取了他的兵符,可調度裴溯手下三萬軍士。接下去,是否攜他以令京中裴相?」


 


我搖搖頭:「相比謝氏王朝,裴相第一個放棄的就是他兒子。」


 


「那...」


 


我按下了李聿的手,嚴肅正視他:「他沒有別的用處,但他永遠是我兄長。」


 


即便曾經決裂,即便他曾傷害我,但我也永遠記得爹娘不在身邊的日子,是裴家在護著我,是裴溯保護了我整個幼年時光。


 


我永遠不會S他。


 


李聿讓心腹將裴溯帶回了白沙城,他傷勢過重,沒有三年五載,養不回元氣。


 


另一邊,我讓人拿著裴溯的身份牌,趁謝遲與裴相都還未反應過來,去宮中將我的人都接了出來。


 


而接下去的三年,我與李聿一路徵戰,逐漸將許多被邊垂之國奪去的城池收復。


 


我制定了許多與大周行軍不同的規定,譬如奪下城池後,不許隨意搶佔樓房、不許接受百姓饋贈……


 


有之前白沙城的嫡系軍隊表率在前,後來逐漸壯大的行軍隊伍也漸漸接受了這種規定。


 


而大家也確實開始因為這些規定受到了好處。


 


聽聞是沈家軍前來,百姓們會主動幫忙搭橋、砍樹,會主動獻計獻策幫哨兵了解地形……


 


直到長旭第七年,謝遲以皇後三年未歸京為由,下十八道詔書,命我即刻返程。


 


李聿冷笑:「好一招請君入瓮。」


 


我隨手將詔書扔進火爐。


 


事實上,從謝遲回到京城開始,便已屢次召我歸去。


 


隻是傳統的聽君命這一套,在我這裡並不適用。


 


我不想回,他也已經再沒什麼可以肘制我的了。


 


所以隻要手握軍權的人並不在意後世史書的辱罵,並不在意當世文人的批判,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她前進。


 


而這次大張旗鼓的詔命,意味著我若仍舊不回去,便將是我與謝遲徹底撕破臉面。


 


我以為謝遲應當很快便會下定決心。


 


卻一直等到了長旭第七年的除夕過完,冰雪初消,才收到了謝遲廢後的消息。


 


長旭八年,謝遲廢後,昭告天下沈氏阿玖為逆賊,天下可誅。


 


李聿不解:「明明您有千百般更好的方式,大不了回去慢慢與他周旋便是。為何非要到如此地步?」


 


我告訴他:「不是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可以等。很多人已經長眠地下,很多人拼著一口氣,就為看個結局。我若不破釜沉舟,對不起這幾年S去的手足。」


 


而我不會告訴他的是,在我做皇後的那幾年,曾有那麼一些時候,我確實想著,這一生不若就如此過下去好了。


 


因為我的有生之年實在是太累了。


 


那麼就去走那條已經被驗證過的、不會出錯的路吧,有一點不如意也沒關系。


 


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不是嗎,我也可以。


 


可以麼?


 


不可以啊。


 


因為已經生出過那樣的念頭,想象過不一樣的未來。


 


它就如野草一樣瘋狂生長,睜眼閉眼都是不甘心!


 


於是那些曾隱秘生出過的「就這樣」吧的念頭,都變得可恥了起來。


 


我再不會讓自己有機會退縮了。


 


我斬斷我的回頭路,從此,隻能向前。


 


28


 


謝遲的告天下書並不是毫無用處。


 


它讓天下人再次回想起了:那個所向披靡、如今自立為王的人,是個女人。


 


當無數人開始抨擊我時,我手下聚集的各路人馬開始變得空前團結。


 


「憑什麼我們用命拿下的城池,現在說給回去就要給回去?」「我們衝鋒陷陣的時候,怎麼沒人說咱們的主上隻是個女人呢?現在戰火都快要平息了,開始翻臉不認人了!」


 


……


 


原來對我自立為王還有些猶疑的聲音被湮沒在了激昂的情緒中。


 


與此同時,謝遲迅速立了沈若皖為後。


 


李聿向我傳達這個消息時,偷偷看著我的神色。


 


可我早就不在意這些了。


 


謝遲是皇帝,他不是我的誰。


 


更何況...


 


「他立沈若皖為後,為的可不是男女情愛。他是要告訴所有的沈家軍,若是歸順,他們仍然是沈家軍,而不是我手底下的亂臣賊子。」


 


李聿擰眉思忖片刻問我:「那您是否早有成算?」


 


我將手中的旗幟插在了白沙城上。


 


「守住我們的地盤,然後等。」


 


「等?」


 


「等敵人先犯錯。」


 


……


 


長旭第九年,李重大勝,謝遲攜沈若皖犒賞三軍。


 


他們去的是南方。


 


這些年沒有了裴溯,謝遲手底下並沒有可用的後起之秀,隻能無奈啟用李重,與我爭勢。


 


我不願在這個階段與李重對上。


 


既因為李聿,也是怕內裡相爭,反而讓他國得利。


 


因此南邊方向,李重向外拓了許多地界。


 


我在地圖上模擬著謝遲與沈若皖的行進路線。


 


一旁的李聿出聲道:「這絕不可能是我爹的主意。」


 


「為何?」


 


「現在南方應該剛回春,大戰後瘟疫的高發期。」


 


我手指一頓:「那倒但願他們不犯錯。」


 


免得苦了百姓。


 


三月初,謝遲與沈若皖順利抵達,並未出任何意外。


 


我感慨,李重與裴相等一幹朝臣終還是經驗豐富,不會讓謝遲出差錯。


 


至此,我與李聿徹底以自身地基為核心,開始修繕內圍。


 


直到九月份,前線傳來消息,南方十三城全部淪陷,謝遲已經棄京城,以淮水為新都。


 


我驚愕又憤怒:「為何到這般局面才有消息傳來?」


 


我與謝遲再如何,都不會讓前安佔據了我們的土地!


 


「因為S了太多人了,一開始的消息,根本傳不出來。」


 


說話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,她頭戴方巾,滿臉塵土。


 


將士向我介紹她:「王上,李將軍,這女子救了我們許多弟兄,說是要來投靠。事情從急,我這才將她直接帶了來。」


 


我與顧榮玉的初見,她跋山涉水、滿身狼狽,我也正在練兵、大汗淋漓。


 


可命運的齒輪就在這一刻咬合。


 


女孩子目光清亮,塵土並不掩蓋她的風華。


 


原來沈若皖和謝遲準備回京之時,前安人放了一群難民去敲打城門。


 


其中多是婦女幼兒,乃至孕婦。


 


沈若皖不忍,與將領們爭執,最終她接過了其中一名婦女遞過來的嬰孩。


 


他們並不知道,這裡面的所有人,包括那個孩子全都身染瘟疫。


 


所以大周得勝的將士們,最終沒有S在敵人的刀劍下,而是S在了他們新任皇後的愚蠢中。


 


李重將軍當機立斷,將所有人分批次隔離,最終焚城阻擋擴散。


 


最後活著的人回到了京城,所有染疫的人裡隻有皇後,還吊著一口氣。

設置
  • 主題模式
  • 字體大小
  • 20
  • 字體樣式
  • 雅黑
  • 宋體
  • 楷書